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648章 阶级矛盾 (第2/2页)
记录中对于的古越美女的用山女这个词语来代替。 某年某月进贡山女多少。 尤其是在国家交往中,常见山女出现在礼物的名单上,要是山女不好看怎么可能用来当礼物。 既然能当礼物,那就说送礼的人有把握对方会喜欢自己的礼物,送礼的人对于自己的礼物信心十足。 反过来一推就知道,山女绝对好看。 老朱对于刘文长送来的奏折很重视,他也是知道下面文官的那些saocao作。 大梁的汉人官员完全不认为,各地的少数民族也是大梁百姓,什么是大梁的百姓呢。 第一个硬性要求就是这个百姓必须是汉族。 然后拥有土地,承担国家各种税赋,这才是大梁的良民。 也就说是大梁的百姓是拥有土地承担国家赋税的汉人,这才是大梁良民。 百姓承当赋税,然后朝廷给你百姓其他的权力比如当兵、读书、科举。 在之前百姓不愿意当兵,好男不当兵这一条就彻底说明百姓对于当兵的看法了,现在觉得当兵好,也只有京师和杭州两个地方,还是因为老朱大力推广才让百姓觉得当兵是一个前途。 所以朝廷给百姓的东西,真算起来只有科举的权力,但对于多说百姓来说,科举和他们根本没关系。 所以底层百姓人不如狗。 这一想老朱就发现了一个秘密历代王朝从百姓身上拿走的太多了,而给百姓的东西太少了。 至于说什么人生安全,国家安全,那些对于百姓来说太虚幻了。 他们在战乱的年代都未必能死了,可能在和平的时候还被官府弄死呢! 老朱身为皇帝,经常会反省,不是他想反省,而是上一辈子他根本没有机会去思考这种大局方面的事情,这一辈子成了皇帝,才感觉当皇帝不容。 老百姓好难,但是他想多给一些百姓好处,就要从其他的阶级身上抢。 这才是他和文官集团的最大矛盾。 老朱给百姓的权力越多,文官所代表的乡绅和地主的权力就越少, 你要问文官国家的基础是什么,所有人都会告诉你,百姓是国家的基础。 然后能说出一大堆道理引经据典,大家都知道盖房子一定要一个好地基,地基越好越厚实,房子就越牢固,在老朱看来那就要给百姓更多的好处,保障百姓的财产,各种权力,让百姓活的轻松,但是文官把朝廷给百姓的好处拿走了。 所以历代王朝,百姓活的好的就强盛,不好的就要造反。 大梁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,说有其实就是没有。 老朱打算就这这一次机会,制定出一个实在的政策,首先就是要确定少数民族在大梁的合法地位,不再是什么山民野人,蛮族,而是作为大梁百姓的一员,享受和大梁百姓一样的合法地位。 甚至在政策有还要多照顾,比如在税赋方面要减税甚至要免税,还要让少数民族进入大梁的官员系统中。只吃牛rou面的回到大梁做昏君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