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三十七章 走尸  (第1/3页)
    提起巴蜀,就让人想到三国演义,胡子抓了抓脑袋:“摩天岭?这地名怎么有点耳熟啊。”    我笑道:“三国演义里头,邓芝偷渡阴平,就是带人从摩天岭滚下去,由此进入富饶的成都平原。”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胡子点点头。    这次出门,我们没有采购太多装备。    一来,都是山路,负重艰难。二来,有陈东海这个教授在,我和胡子不敢拿什么违禁物品。    于是就带了两把工兵铲,几个洛阳铲铲头,手电帐篷之类的东西。    当我们抵达金星村。    这里是岷山山道的入口。看见村民一个个拖儿带女,拿着铺盖衣服在紧急撤退。    胡子吓了一跳:“老乡,你们这避难呢?”    “嗨,还不是那帮村干部吃撑着了!”有人骂了声,急匆匆往公交车那边跑。    陈东海有个教授身份。    我们直接说是来当地考察,找村干部。    对方一脸焦急,正在劝说几个老人搬家。年纪大的舍不得家产,死活不肯走,村干部很是上火,压根不搭理我们。    我对胡子打了个眼色,让他想办法。    胡子对着一个固执的老太婆,在她嘴边嘀咕几句。那老太婆突然站起来,抄起拐杖就往公交车跑。    接着,村里的老人比年轻人跑得还快。    一个个奥运会百米冲刺的速度,不等村干部帮忙,就主动撤离了村子,叫那司机快开车。    我好奇问他:“你跟这些人说了啥?”    胡子诸葛亮附体:“胡爷告诉他们,救助站可以领取免费鸡蛋,每天限量,去晚了就没有了,这帮家伙能不快点跑?你瞧瞧,坐轮椅的都在拼命摇,跟踩着风火轮似的。”    “哎呀,谢谢,太感谢你们了。”    老人全部撤走了,村干部过来和我们握手,感谢胡子刚才忽悠人。    我见对方态度变好,就问:“山里头出了事吗,怎么想到集体搬迁。”    那村干部说:“最近半个月,村里头邪性,鸡鸭鹅白天黑夜都在圈里惨叫,天上的云也变得怪,有人说可能要涨洪水了。咱们村就在山口,洪水来了不连人带房子给淹了?所以乡里头决定,先把人迁出去避一避。”    我们一行四个人。    村干部见状询问:“你们来我们这个小穷地方干啥?”    胡子道:“听说你们这有很多古遗址,还有石俑,我们来考察一下。陈教授,把你的证拿出来。”    有证就是好办事。    一听是顶级大学的老教授来考察,村干部受宠若惊。    不过他说,现在山里面不太平,可能要涨水了,劝说我们不要往摩天岭走。    诅咒可不等人,因此我和胡子敷衍对方几句,并没有放弃。    问那村干部,摩天岭方向是不是有古代石俑。对方说,露出泥土的确实有几个,至于埋下面的有没有,没人去挖。    石俑说不清是啥年代,反正很大,都有几千斤,不值钱,祖祖辈辈没当回事。    我们在金星村采购了一点食物和绳索,继续深入岷山。    由于大山阻隔,这里的山区非常落后,金星村前几年才通电,往里走,基本没有人烟了。    大概走了五天。    前面出现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草甸。    草有齐膝深。    海拔很高了,空气稀薄。一边是茂密的灌木,一边是密集的裸子植物森林,像什么松树、杉树极为多见。    “你们看那!”    陈东海指着森林外围:“我年轻的时候来过这里,你们看那,就是一个古代石俑,年生太久,完全被树藤覆盖了。”    我们走过去。    用柴刀劈开藤蔓,下面果然露出灰黑色的岩石,隐隐可以看见打磨的痕迹。    把藤蔓清理出来,一尊半截埋在泥土的石俑赫然出现。    巨大的眼睛向外突兀,耳朵垂到肩膀,一身盔甲早已磨灭了棱角,因为千年的侵蚀,整个石俑破烂不堪,依稀可以辨认五官。    风化得特别严重,至少有三千年。    “陈教授,这些石俑就是古蜀的遗存吗?”    陈东海点头:“应该是了。但附近并没有发现古代遗址,怀疑是祭祀区。你看,巨大的眼睛、耳朵,应该是民间的千里眼顺风耳,相传蜀山氏就拥有这类神通。蚕丛、鱼凫,都是蜀山氏的后代。”    “胡爷上小学学过,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,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”    一提课本,陈东海就亢奋:“没错,相传古蜀的帝王寿命在一万年以上,所以有四万八千岁的说法。当然,这个只是传说,缺乏资料佐证。古蜀源远流长,至少在三皇时期就有了。我们往里走,那边的石俑更多。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