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九十七章 鄙人不擅长武艺  (第3/3页)
路引,总共五十六人,有四人在平望驿遇盗受伤,目前留在平望驿,故只剩下五十二人。名单都在上面,携带之物除了防身兵器,再就是盐引与钱钞,不过倒是有些值得怀疑的,毕竟都是色目,而且看着也不像盐商。    盐商都是见人就笑,这些却一点规矩都不懂。    再说也没驮队。    浙盐都是本省和广信,就算进山也是得有驮队。”    书吏说道。    “找个人,往南汇所送一封信,要快!”    杨丰说道。    说完他拿出记号笔,从书吏那里撕了张纸,迅速给杨文写信。    这些人身份不对,此前立花说过还有一批人,弄不好就是这些,让杨文先把那几个受伤的盯住,必要时候先控制住,不过最好只盯着。    山西盐商。    寄籍扬州。    这依然很难猜到身份。    这时候盐商基本上都是山西人。    少数陕西人。    毕竟就他们最方便往九边送粮食换盐引,直到万历年间完全改成货币化之后徽商才和晋商平起平坐,然后明末扬州被屠之后,旧的盐商格局才彻底清洗,再开始贩盐,就是徽商占绝对优势了。zWWx.org    而且在两淮盐场的都是寄籍扬州和淮安,同样他们贩盐的范围也包括了杭州湾的盐场。    不过销售范围是浙江和部分江西。    “越快越好!”    杨丰把信递给巡检。    紧接着他又掏出一把钞票……    “这,这,这如何使得?”    巡检眉开眼笑地说道。    “给你就拿着,皇帝还不差饿兵呢!”    杨丰说道。    “那这些要不要抓起来,只要咱们怀疑他们有问题,兄弟就可以下令先抓了再说。”    巡检抓着钞票说道。    他是巡检,专门捕盗的,发现有可疑的有权先抓。    “不用,别打草惊蛇!”    杨丰说道。    他还得等这些人和倭寇会和呢!    他紧接着去嘉兴,然后第二天又在嘉兴等到了这些人,再接着到海宁又等到了这些人,就这样他在前这些人在后,一站站到了许村盐场。那些色目到这里后,就等到了接待的,然后一起直接就钻进了附近一处大宅里不再露面,很显然他们在等待去和那些倭寇会和。    当然,前提是他们真是立花所说的那下一批人。    不过应该差不多。    毕竟这样一伙精锐色目莫名其妙跑到这里,很明显不是贩盐的。    他在附近转悠着等待。    这一带都是盐场,这时候钱塘江口和现代多少有些差别,许村就已经是重要盐场了。    不过两浙盐场这时候已经比不上两淮,毕竟后者有足够广袤的沿海冲积平原。    不过这里依旧并非纯粹的晒盐。    还是淋灰取卤,然后煎盐,正因为如此,制盐需要大量的协作,这些灶户都是军事化编制,也就是团,一个团就是一个灶户群,靠着沿海广袤的芦苇做燃料,另外也是做为晒卤铺低的,用草木灰吸附杂质。    不过这时候的灶户日子过得比明末可以说天壤之别。    现在他们类似国营工厂。    每丁一年多少定额,把盐做够了上交盐场,同样从盐场以定额领作为报酬的粮食。    做够了定额就自由了。    种田,捕鱼都随便,愿意继续制盐也行,也一样是用盐和盐场换粮,盐场必须常备足够的粮食以交换,这样他们就有充足的粮食可以吃饱,朱元章有时候还会赏赐宝钞。等到明末是货币化,盐商自己找他们买,粮食他们自己拿钱找粮商买,那这还不把他们的价值榨干?    盐商买他们的盐,一两银子能买一两千斤。    他们一两银子从粮商那里未必能买一石米,随随便便一个灾荒,就能涨到一两以上银子一石,但这时候盐场有专门的赈灾库,灾荒要给他们发粮食赈济的。    盐商则是暴利。    从天津贩盐到京城就能涨五倍的价。    从两淮盐场到湖广山区,最高都能涨六十倍。    所以货币化的时代,底层生产者就是要被榨干最后一丝血汗的,这一点明朝的灶户们,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样板。    82中文网木允锋的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