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292章 太府寺难题 (第1/2页)
听钱喻清这么一说,王宗濋神情一凝,问道:“闹什么大,有什么好闹大的,那几个狗崽子违反朝廷禁令,私铸火炮,还擅自卖给日本人,难道不该杀吗?” 说到这里,王宗濋又补充了一句:“那可不是我的人,要这样算,全天下的商人都是我的人了,那些狗日的jianian商干了坏事,都算我头上来?” 他又看了一眼钱喻清,嘲笑道:“我说钱郎君从政后,什么时候学会了用这种手段恐吓人了?” “你误会了,我怎会无故恐吓你。”钱喻清连忙解释,“今日在文德殿,官家与宰执商议关于银币一事。” “这事我知道,官家很早就跟我提了,还让我提一份汇报,是关于银行储备银一事,当初官家设立银行的时候,我还纳闷,为何叫银行,不叫铜行或者钱行,现在看来,官家早在十几年前,就做好铸造银币的准备了。” “我朝缺铜,过去一百多年,国朝每年铸造数百万贯铜钱,依然急缺,连杭州府那种地方都有严重的钱荒,更别说现在的大宋商业体量,比十几年前已经翻了好几倍。”钱喻清说道,“而且银的价格比铜更高,加入银,货币价值更加稳定,官家是为天下百年谋大计。” “你刚才说在文德殿上提到银币一事,如何说,说来我听听,我也好早做准备。” 钱喻清叹了口气,说道:“官家对货币新政的态度你是知道的,《货币通论》你也是看了的,最近南京、北京、西京皆提报了格物院申报,你也是知道的,货币流向民间,格物院广纳人才,探索新的技术,推动商业进程,包括道路、水利等建设。” “是啊,有什么问题吗?” “问题就出现在,泉州的商人,把火炮卖给了日本人,蔡懋认为这十几年,国朝对民间商人过于放纵,此次让康王去调查泉州走私火炮案,其实就是想借此让朝廷查东南沿海,甚至南海的火炮情况,甚至商人在民间集结私人武装的情况,这事如果闹大了,会怎样呢?” “会怎样?” “会第一个拿你这个统管全国商业的太府寺卿开刀!” 听到这里,王宗濋惊了一身冷汗。 他仔细想了想,回过神来笑道:“蔡懋那个一副睡不醒的糟老头子,有这等本事?” “他不仅有这个本事,他还想借机让你下台,引荐他的人去太府寺。” “官家不会同意的,我可是官家的舅舅!”王宗濋结结巴巴地说道,“还是亲舅舅!” “这不是舅舅不舅舅的问题,这个问题是国朝政策的问题,若是查出来大部分商人在民间与官僚勾结,甚至私养武装,铸造火炮、火铳,形成地方势力,你说这朝堂上下会出现什么声音?” 听到这里,王宗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若是事情闹大,自己真的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。 “那现在怎么办?” “当然是你先把问题抛出来。” “抛出来?” 钱喻清说道:“抛一个大问题出来,就说目前国朝商政问题可能存在的隐患,把这个问题扔给朝堂诸公,让他们去讨论,去提报解决之策,将你自己抽离出来。” “有道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