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306章 中土与海外 (第1/2页)
“官商分离,官员无法左右商人,商人不必再贿赂官员。”赵谌说道,“商人需要严格监督,成立专门的监督商人的衙署,商人胆敢僭越,一律严惩!” “一个问题尚未解决,就延伸出另一个问题,这难道还不是偏颇?”孙傅的语气颇为犀利,“且不说官与商能否分离,便说成立专门监督商人的衙署,如何有效监督,如何做到监督的衙署不会向现在的官员一样?若是不能保证,那与现在有何不同?” 赵谌说道:“至少能在行政层面断绝官员与商人的往来,不要让钱从地方官员手中流通而过。” 听到这里,赵宁更感兴趣。 赵谌的思维,是出乎他的意料的。 显然,赵谌受到了蔡懋保守派思维的影响。 这是一种小政府主义。 与黄老道学中的一些思想有些相似。 无为而治,而不是动员庞大的官僚体系去强行干预国家运转。 你能说这是扯淡吗? 凡是说这种思维是扯淡的,就是在否定文景之治的成果。 只能说治国之策,没有绝对的对错,只有因地制宜。 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,人口超过一亿,疆域已经纵横万里,谁又能保证自己能一招鲜吃遍天? 当面临强敌泰山压顶的时候,以雷霆手段集权、集中资源,以对抗外敌,挽大厦之将倾。 可当外部的敌人相对减弱,地域无限扩大,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,产业结构变得更复杂了之后呢? 难道一味地收权和集中资源,能带领一个万里大帝国? 制度的调整和国策的更新,永远是当皇帝的要去提前考虑的。 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赵宁就认可了赵谌的说法或者否定了赵谌的说法。 孙傅又说道:“若是按照辽王殿下的说法,隔离官员在行政方面对商业的主导,那朝廷如何再去主导天下民生的发展?” “朝廷为何一定要牢牢主导天下民生的发展?”赵谌反问道,他有些激动起来。 赵谌身上有明显的军人作风,强势而果敢。 也许正如蔡懋所说,军队和朝堂不一样。 但别忘了,他是皇帝的长子,他在朝堂的强势,和其他臣子在朝堂的强势,是不一样的。 考验储君的标准,从来没有储君必须虚怀若谷这一项。 而且赵宁能容忍此时赵谌的强势,因为他觉得赵谌的思维至少没有前因后果的矛盾,思路是很清晰的。 他一直很看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。 任何人都会犯错,犯错了没关系,但若思维方式有问题,即便做成了一件大事,那也是运气。 孙傅瞪大眼睛,仿佛觉得自己听错了,孙傅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,十分头铁的人。 他当场就不给赵谌好脸色看了,他说道:“殿下是要将这天下交给那些为了利益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商人吗?” “我刚才说了,朝廷设立衙署,监管商人!” “大谬!简直是荒唐!”孙傅的嘲讽模式瞬间拉满了,“辽王殿下到底是吃错了什么药,认为朝廷只需要设立专门监察的衙署,就能管住商人了?” “孙傅,你胆敢用这种语气跟辽王殿下说话!”吏部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