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338章 又开始忽悠金国 (第1/2页)
钱喻清说道:“陛下的意思是,金国会通胀?” “没错。” 赵鼎说道:“那这件事还需要各地粮储司和冶铁司的配合,因为一旦货币流入金国上层,这些人必然会用货币来我朝购买粮食和铁器,甚至可能有火药。” 吕颐浩说道:“目前流入金国的商品主要以茶叶、陶瓷、丝绸、布匹等生活用品为主,对粮食是做严格管控的,并且从多方面管控,民间商人没有度牒凭证,无法收集粮食,民营商社中,各地大的粮商,都在地方官府的严格管控中,想要走私粮食出去,并不容易。” 他非常清楚,河北不少秦桧的旧势力被连根拔除,新的官员有一半是吕颐浩任命的。 赵宁倒是不担心这一点。 不过说到这里,他忽然想起明末晋商给建奴走私粮食一事。 大明朝都没防住,大宋能防住? 如此漫长的国境线,找个小树林搞点小动作不就行了? 还真不行! 后世传言的晋商千里迢迢给建奴送粮食,是毫无生活阅历的书生在臆想。 建奴的方法是穿上蒙古喀喇沁部的衣服,马匹披上蒙古人的皮甲,假扮成蒙古人。 喀喇沁就是朵颜三卫之一,是大明朝的属臣,在张家口的互市,那是官方合法行为。 大明朝本来就长期卖粮食给喀喇沁部。 也就是说,建奴是钻了空子,晋商也是钻了空子。 建奴把粮食从张家口的互市地运出去,是大摇大摆运出去。 让晋商千里迢迢送粮食,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,那种买卖底裤都赔干净。 那大宋朝与金国呢? 商人走私粮食卖到金国,首先数量必然不少吧? 数量多,就必须走官道,否则根本没办法运输。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大批粮食走官道,很容易就走漏风声,流传出来。 或者说很容易被宋人安插在析津府的细作刺探到,这不是什么难题。 所以这种事,只需要内部严管,外部监视,很容易识破。 赵宁说道:“给金国输入大量货币,麻痹金兀术,至少能让他们延缓好几年,等我朝增大火药制造,再多面合围金国,朕要毕其功于一役!” 王宗濋心中感慨道:金国面临西线压力,若能在河北赚取大量钱财,必然会如饥似渴,若是个人赚钱,还会顾虑这个钱能否赚,但若是一个群体赚钱,一旦走上这条路,就很难回头,他们一开始甚至洋洋自得,殊不知,这是慢性毒药。不出两年,金国国内物价必然暴涨。 王宗濋说的两年,恐怕都保守了。 金国生产体量小,又被大宋的高价吸引,卖出大量商品,国内商品总量下降,货币增多。 若是换做21世纪,金国还能用工业制造效率延缓通胀。 可是在12世纪这个生产力低的时代,一旦商品被抽取了一部分,又增加大量货币,民生很快就会动摇。 众人不由得佩服赵官家这货币和商品腾挪御敌的本事。 “岳卿,朕想让你走一趟西域,去会会耶律大石。” “必然让臣去西域,臣必遵照圣命,不过安北府的局势……” “是该提拔提拔新人了,牛皋跟随你东征西讨,立下汗马功劳,朕想让他任职安北府经略使。” 说完,他看着张浚说道:“张卿意下如何?” “臣觉得可行。” “那耶律大石非一般人,能从燕京撤到西域,使西域各方势力臣服,朕不敢轻视他,朕需要让你去西域临时主持大局。” “臣必不辱使命!” “吴卿。” “臣在!”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