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352章 皇子们的机会 (第1/2页)
九月十一日,汴京皇宫大内。 “鞑靼十万铁骑攻破黑山城,已经进入兴州。” 赵宁平静的语气中,带着庞大的威压。 宰执们站在殿内沉默下来。 所有人心中都还是有压力的。 之前在做西域战略的时候,众人说的头头是道,甚至乃蛮部南下的情况,也在预料之中。 可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,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 “陛下,臣觉得此事非同小可。”蔡懋出列说道,“兴州乃是河西的后方,若是兴州凋敝,河西供给受到牵连,如何再图谋西域?” 赵宁问道:“蔡卿有何高见?” 蔡懋说道:“臣认为,应该让岳飞先驻留兴州,彻底消灭乃蛮部之后,再做打算,其次是派一员重臣前往兴州安抚民心,此事迫在眉睫。” “其他人呢,有什么看法?” “乃蛮部不可能有十万。”吕颐浩出列说道,“岳飞留在兴州也不是不可以,不过只是暂时的,岳飞西征,本身就要在兴州补给,此时应该已经到了兴州,待击败乃蛮人后,可继续西行,至于派朝中大员去西北,臣愿意走一趟。” 蔡懋说道:“吕相公身在左相之位,这万里疆域上的诸多大事,都需要吕相公协助陛下治理,每天仅有吃饭的空闲,若是吕相公去了西北,国朝事务堆积如山,岂不是要影响地方治理?” 就目前来看,五位宰相的人数其实也非常紧凑。 因为大宋朝已经今非昔比。 盛唐之时,宰相人数最多的时候可是达到十几人。 且不说御前听政需要宰相亲自到文德殿来,就说日常地方上报的政务,哪一天不是堆积如山? 近的有中原、江南,稍微远一点的有辽东,或者西南。 更远的有对日本的经略汇报,以及南海诸事。 这些事宰执们各主一方,每天要盯的也足够让他们脱不了身。 赵宁又问道:“蔡卿有何人选?” “老臣觉得可以从诸多皇子中选一位去兴州,代朝廷安抚百姓,以彰显陛下圣德。” “哪位皇子呢?”赵宁明知故问道。 “大皇子仁义,也通晓兵事,最适合去兴州。” “辽王殿下现在在吏部也公事繁多,恐怕很难抽出身来。”吕颐浩说道。 “正是如此,更应该去兴州一趟,兴州乃是河西后方,又连接阴山,所需之官吏乃重中之重,辽王在吏部,若不亲自去考虑一番,如何能更好地考核官员?” 吕颐浩说道:“兴州现在可是在打仗,辽王殿下去兴州,恐怕……” “辽王在辽东待了多年,又征讨过日本,久经沙场,何惧兴州鞑靼?” 赵宁心中想笑,老蔡你这为辽王拉机会的意图,也太明显了些。 关于这一点,赵宁倒也不反感。 机会都是自己争取的。 不过能不能把握得住,也要看自己。 赵宁从小不吝啬给任何人机会,他认为,人放在对的位置,都是人才。 更别说那是自己的儿子。 如果辽王真的能成长得那么好,他为什么要遏制呢? “诸位认为蔡相公所言如何?” 众人沉默片刻,虞允文突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