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391章 杨再兴东进 (第1/2页)
“就按照这份结案办吧。” “是。” 次日,关于对辽王的处理出来了。 首先,是肯定了辽王对兴州灾情积极的一面。 其次,也公开宣布了辽王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,杀人是违背了大宋律法。 惩罚的手段是,剥夺其王爵,降为崇国公。 崇国公是赵谌出生不久,赵佶册封的爵位,这相当于降到以前了。 这个惩罚,对于皇族来说,已经非常严重。 这足以向天下人宣告,朝廷对律法维护的决心。 也能平息长安商人们心中的怨气了。 朝堂上下的主流声音是希望商人能协助朝廷以及地方官府,处理许多经济发展的事。 至于赵谌,虽然被去了王爵,但却也给了他一支数量不算多,质量有保证的海军士兵。 再加上后续的政策跟上,以他丰富的战斗经验,去新大陆,足以做出许多事来。 如果给这样的支持,他还不能在新大陆有一番成就,那就真的没办法了。 当然,去新大陆不是那么容易的,海上也有风险,甚至可能生病病死。 所以,对外说的是将赵谌发配到新大陆。 这样朝堂上下也都乖乖闭上了嘴巴。 这件事立刻在汴京城了头条新闻,人们议论纷纷。 有人为辽王鸣不平,说他明明拯救了兴州百姓,有功劳才对。 更多的人则认为朝廷刚正不阿,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。 其实这件事对于整个大宋也有很大的积极的一面。 正如大宋报社总编胡寅所说:辽王案,再一次向天下肃整了朝廷律法之威严,使得上下加深了对律法的敬畏。 这也是赵宁一直想在大宋推行的。 虽然依法治国,在这个时代很难,但不能因为难,就不去做,更不能因为这条路看不到尽头,就放弃。 至少依法治国每往前走一步,就会有一部分平头百姓,可能因此而沉冤得雪,或者不被权贵践踏。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,可能无法快速衡量成果,但只要相信它是对的,就应该坚持一步步走下去。 赵谌离开京城的时候,他回头看了一眼这个令他又爱又恨的地方,心里暗暗道:有一天,我还会回来的。 “陛下,辽……崇国公已经离开了京师。” 这一次进来报信的是郑喜。 “知道了。” “臣告退。” “等等。” “陛下还有何吩咐?” 赵宁提笔写了一封信,说道:“派人送给崇国公。” “是。” 转眼,已经到了四月初。 赵宁最近一直在忙着清点军器监的火药数量。 从目前的账目来看,拿下高昌,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,利润至少千百倍。 大宋火器数量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,仅仅河北军镇的总火炮数量就已经多达1000门。 火炮数量还不能衡量火器的威力,因为即便在过去,以赵宁开采出的铁矿和铜矿来看,铸造充足的火炮不是问题。 现在最关键的是,火药数量提升起来了。 随着高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